营收又创新高!透过半年报看亿纬锂能:出货量

2025-08-22

  

营收又创新高!透过半年报看亿纬锂能:出货量、毛利率双增技术深耕筑牢护城河

  (300014.SZ)发布2025年半年度报告,仅从数据来看,这家锂电龙头貌似交出一份“增速与压力并存”的成绩单: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0.06%,达到281.7亿元,创公司半年度业绩历史新高。

  然而,果真如此吗?拨开数据迷雾,以下亮点更值得关注:一方面,半年盈利16.05亿元不仅领先不少同行,更是排进公司历史前三。另一方面,亿纬锂能在管理费用中摊销了近5.8亿元的股权激励费用,若扣除这部分及单项坏账计提,其今年上半年净利润达到22.18亿元,同样实现增长、创历史新高。

  股权激励费用的“侵蚀”看似影响了短期利润,实则是亿纬锂能为未来铸建的“基座”——在锂电行业从“规模扩张”转向“价值深耕”的转折关键期,技术迭代速度与产品差异化能力成为生存法则,而这一切的核心载体正是人才。通过激励机制将核心团队的利益与企业长期发展深度绑定,亿纬锂能既稳住了技术创新的“操盘手”,也为后续技术突破与成果转化注入了持续动能。

  对人才的长期投入与激励机制,最终切实转化为持续的研发投入与技术沉淀。从半年报披露的技术布局来看,亿纬锂能已在动力电池、储能电池及前沿能源等领域,构建起多层次的技术护城河体系。

  今年上半年,亿纬锂能营业总收入281.7亿元,同比增长30.06%;归母净利润16.05亿元,扣非后为11.6亿元。若剔除股权激励费用及单项坏账计提影响,归母净利润为22.18亿元,同比增长3.78%,扣非后为17.70亿元,同比增长18.06%,增势良好。

  根据相关报道,亿纬锂能的半年报中透露出不少亮点,传递了锂电头部企业明显复苏的信号。

  例如,亿纬锂能今年二季度营收达153.51亿元,创季度历史新高。此外,其出货量增长显著,上半年动力电池出货21.48GWh,同比增长58.58%;储能电池出货28.71GWh,同比增长37.02%。

  更为细分的财务指标中,动力电池业务毛利率明显改善,毛利率达到17.60%,同比提升高达6.92个百分点。经营性现金流回暖,上半年经营性现金流净额23.73亿元,同比增长660.72%。

  此外,报道还披露,8月21日晚,亿纬锂能举行了电话会议,多位分析师表示亿纬锂能今年动力电池业务基本面明显改善,部分数据超预期。而针对盈利能力改善的原因,亿纬锂能董秘江敏在电话会上解读称,一方面,国际车企交付量的增加,使得公司动力电池毛利率出现明显提升;另一方面,公司动力电池产线从去年三季度到今年4月有不少在停产改造,4月改造完成后陆续开始生产,使利润率回升。展望全年,江敏称,公司下半年交付稳健,有信心完成全年目标。

  产能利用率方面,江敏称除了三元软包产线部分闲置之外,其他产线基本都在有效运行交付。同时CLS业务下,多家外协工厂在6月底开启生产,将帮助公司实现稳定交付。

  “股权激励费用系受申报港股上市及香港财务报告准则要求,公司计提了半年度股权激励费用,此费用往年于四季度才计提。此外,单项坏账由哪吒汽车破产事件引起,目前该单项已全部计提完毕。”对于2025年上半年的业绩变动,在公开报道中,亿纬锂能相关负责人如是解释。引起媒体关注的原因在于,上半年,亿纬锂能股权激励费用较大,该项支出一定程度上侵蚀了公司的净利润。

  实际上,亿纬锂能的情况并非个例,据了解,近年来,A股股权激励计划数量呈现出逐步增长势头,近4年中,年均有超650份股权激励计划实施,相关费用支出对净利润的侵蚀作用在所难免。

  在这背后,股权激励也是企业提高管理能力的体现。这其实很好理解——激励计划能有效推动公司业绩增长,提振中长期股价走势,实现人才、企业与股东的三方共赢。因此,即使侵蚀净利润,很多公司依然会坚定推出股权激励方案。

  上述报道也指出,这些激励计划宛如一把把“金钥匙”,有效地激发了企业内生动力。在众多已经实施的股权激励案例中,绝大多数公司实现了股价与业绩的双提升。

  值得关注的是,从行业来看,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主要集中在科技成长板块,这一现象与该领域对高端人才的强依赖特性密不可分。

  据了解,2025年,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预计突破50%,储能市场年复合增长率达30%,锂电池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驱动。但这场盛宴背后,行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“撕裂”:磷酸铁锂与三元电池的技术路线之争、固态电池的商业化冲刺、钠离子电池的低价突围……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研报,行业将从规模扩张转向价值深耕,企业需在技术突破、生态构建、全球化布局中寻找新增长极。

  这也意味着,在锂电行业走向价值深耕的当下,人才与技术,将共同托举起企业在行业转型期的长期竞争力。

  实际上,对于行业龙头而言,对人才的重视是长期保持的,当下更是在持续转化为扎扎实实的研发投入与技术积累。例如锂电龙头亿纬锂能,其新产品与新技术在上半年已多次受到关注。

  例如今年的上海车展上,亿纬锂能展示了其在大圆柱电池领域的专利布局,包括OMNI全能电池、开源电池、飞行器电池、机器人电池以及汽车电子电池等一系列前沿技术成果。

  整体而言,从半年报披露的技术布局看,亿纬锂能已构建起覆盖动力电池、储能电池及前沿能源的多层次技术护城河。

  在动力电池领域,作为中国率先量产大圆柱电池的企业,亿纬锂能46系列大圆柱电池已实现超6万台装车、单车最长行驶23万公里的稳定表现,2024年全球出货量更是跃居第二、国内榜首。

  业内人士指出,尽管当前大圆柱电池市场占有率较低,但其增长趋势明显。在动力电池领域仍有较大提升空间,在储能、低空经济等更多领域,大圆柱电池也凭借其高性能优势,正开始释放潜能。华泰证券研报曾指出,预计2027年全球大圆柱电池装机量有望达到429GWh,对应市场规模2144.8亿元。亿纬锂能率先实现大圆柱电池量产,成为国际头部车企下一代车型的首发供应商,技术领先性直接转化为市场份额的确定性。

  在储能赛道,行业正从“试点示范”向“规模化应用”转变。据中研网预测,2025年中国储能锂离子电池市场规模达1200亿元,2030年将突破5000亿元,年复合增长率36.7%。同时,储能系统向大型化、集成化方向发展,大容量、高安全性成为发展趋势。亿纬锂能凭借多年研发积淀,以600Ah+大方形磷酸铁锂储能电池重新定义行业标准,并实现全球首家量产,在全球储能产业链占据高地,以技术引领力推动产业规模化应用加速。

  而在面向未来的致密能源领域,亿纬锂能已提前卡位低空经济、人形机器人等万亿市场蓝海:Ah级硫化物基固态电池原型开发、百MWh中试线年面世、1000Wh/L以上高比能电池2.0预计在2028年落地……技术路线图清晰且极具前瞻性,提前锁定下一代场景。

  技术的深耕,最终在财务数据中显现出强大的抗周期韧性,如前文所述,其动力电池、储能电池等出货量增速远超行业水平;毛利率、经营性现金流净额等同比增长,更是展现出技术与产品竞争力带来的“造血能力”。

  从更长远的视角看,亿纬锂能的实践印证了一个朴素的商业逻辑:在技术驱动的行业里,“卷技术”不是选择题,而是生存题;而“卷技术”的底气,来自对人才与研发的珍视与长期投入。

  换句话说,透过亿纬锂能半年报,可以看到——当股权激励将核心团队与企业绑定为“利益共同体”,当研发投入持续转化为技术壁垒,企业收获的,将是穿越行业周期、定义未来格局的“长期资本”。

  特别提醒: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,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。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,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。

  2024年高端市场持续增长 泸州老窖营收超300亿元背后的长期主义“新密码”

  香港住宅史上最大亏损纪录诞生!9年前天价买入,如今巨亏13亿港元,原业主系深圳神秘富豪陈红天

  办公场所桶装水竟是“冒牌货”,港府宣布:终止合约!港警已拘捕一对夫妻,一内地男子正被通缉!知名内地品牌曾发紧急声明

  最后一名失联人员遗体被找到,共12人遇难,此前13人野外露营突遇山洪,1名19岁女生获救

  香港住宅史上最大亏损纪录诞生!原业主系深圳神秘富豪陈红天,身家曾达335亿元,9年前天价买入,如今巨亏13亿港元卖出

上一篇:国投智能:8月22日召开董事会会议
下一篇:监管拟出台健康保险服务保障水平指导意见;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