跌麻了央妈又抛售国债?
2025-08-25
如下图所示,今年以来,央妈每个月都在资产端减少国债。不过,央妈减持的力度在4月份为最大,之后力度逐渐减小。
当时央妈表示,阶段性暂停国债买卖操作,将关注国债收益率的变化,视市场供求状况择机恢复操作。
而在这之前央妈是在资产端有增加国债的金额,比如2024年,央妈仅在2024年8月就购债接近5000亿元,之后的几个月也是一直持续的每月增加2000多亿元。
结果就是造成了2024年下半年的债券大牛市。当然,这也挤压了股市的上涨行情。
直到2025年1月,央妈宣布暂停购买国债;紧接着,资金开始逐渐流入大A市场,推动了Deepseek、机器人为代表的结构性行情。
特别是在7月份,国家层面开始强化“反内卷”。整个市场的预期迅速从观望转向了乐观,而且开始失去理性。
比如,很多企业的利润并没有改善,但是股价刷刷地往上涨;甚至很多企业的估值都是亏损状态,也一样涨上天。
比如,很多商品的供需关系也没有明显改善,开始暴涨;但是,库存积压如山的情况下,暴涨之后又迅速调头往下暴跌。
市场虽然像个淘气的孩子,不让人省心!但是这么一闹腾,整个市场的风险偏好已经彻底发生扭转,开始了从基本面主导转向情绪面进行主导。
7月,市场向上的想象空间被打开,另外最重要的是散户开始进场,居民存款开始搬家,仅仅7月居民存款同比减少1.3万亿元,而非银存款对应多增1.39万亿元,非常吻合地反映出了股市火热情况下,存款开始流向股市的现象。
这当然也冲击了原本已经企稳,并且冲到历史高点的债券市场。正如上文所讲,央妈在5月放出重启购债的预期后,债券市场已经从低点反弹,不断走高、走稳了。但是,债券市场也顶不住一个发疯了的股票市场,这点儿收益在乐观的情绪面前已经廉价极了。
资金天性逐利,资金开始从债券市场流出,散户赎回的力度逐渐加大,并随时可能打到机构的止损线,引起整个债券市场的负反馈,最终导致恐慌性抛售出现。
比如,市场里已经出现老百姓理财大幅回撤的新闻。银行经理也开始充当起救火队长,给亏钱的老百姓做心理按摩。
老百姓买个理财本身诉求,就是银行存款利率逐渐下行的情况下找到一个替代品。图着稳、图着安心,图着比存款收益率高一点。可现在,存个100万,可能已经亏1万块钱了。不赚钱就算了,反倒还亏钱,对于没有金融知识的老百姓而言,简直是灾难。
如果老百姓的这种安全感预期被打破,难免会引起恐慌性地抛售。这种抛售带来的国债收益率的急剧上升,对于国家接下来的地方债务的再融资、特别国债的融资都显然不利。
原本我们是计划低息的债务置换高息的债务,如果国家一直拿不到低息的债务,那么化解债务风险的时间周期无疑就会被拉长。
另外,这种抛售带来的整个债券市场利率的上升,也会给企业的融资带来巨大压力。企业生存压力已经很大,比如很多地产公司债务压力超级大,还要保交楼,还要。
很多人跑步进场股市,可是真的有那个能力赚钱吗?真的能一夜暴富吗?面对亏钱时,敢于向自己止损割肉吗?
彭博社数据显示,基于10年期主权债券收益率和上证综合指数收益率的计算,自2021年以来,政府债券再次开始呈现出吸引力,而且相对于股票的价格从未如此便宜。
10年期国债收益率接近1.8%,而整个上证大盘的当前盈利收益率因为股价的快速上涨,已经变得非常低,直奔5%。
这里要注意的是国债是无风险资产,大盘可是风险资产啊。所以说,当大盘接近2倍的国债收益率时,吸引力已经在急剧下降。
就像菜市场里,原本10块钱的猪肉和30块钱的牛肉,现在猪肉涨到18块,牛肉反而跌到22块,你会选择猪肉还是牛肉?你说资金会往哪?
很多人没有比价意识,没有止损意识,也不会见好就收。所以,当机构资金看到市场过热,逐步地把钱从股市里转到债市里时,股票自然会调整。
所有的这些,都是国债剧烈波动会引起的连锁反应。而这些影响叠加在一起时,居民理财缩水、国家、地方、企业融资成本上涨,居民股票资产缩水等,就必然会冲击到整个经济体系的稳定性。
所以,银行才会在近期全面加强信贷资金流向监控,围堵各种不法资金流入股市的漏洞。
同时,银行开始进场买入债券。7 月商业银行增持国债 7127 亿元,是所有债券品种中增持最多的,而商业银行作为市场上最稳的资金,它们的动作往往代表着长期趋势。
所以,券商才会频频表态,债券市场已经筑底,理应重视。比如,中信建投也表态,中国债券面临的最严重压力可能在短期内已经过去。
并且,笔者认为,债券市场如果继续下行,考虑它可能会带来的一系列连锁反应,对经济的冲击。
所以说,现在的债券市场,它就像寒冬里的种子,看起来不起眼,甚至让人觉得“没希望”,但只要熬过这段时间,等到资金回流、市场企稳,就会迎来春暖花开。
★ 免责声明:以上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,不对真实的股票或期货操作提供指导意见,米筐不推荐任何股票,仅供参考学习与交流之用,投资有风险,入市需谨慎。
资本市场还有哪些机会?大盘突破 3700 点后如何走?行情接下来调整还是继续上攻?
定时发布最新资本市场分析情报,和管清友、吴小平、潘向东等一起了解政策趋势和经济走势,找到确定性机会!